5月8日下午,我院徐春玲副教授在探天楼A520教室为2024级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开设《大学物理II》公开课,现场座无虚席。本次课程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理论推导与工程案例进行深度融合,展现了基础理论与现代工业技术的创新结合。
课程伊始,徐老师以“热管理系统能量优化”的工程案例切入,引导学生思考热力学定律在工程实践中的核心价值。通过三维动态模型演示了等容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中系统能量转换的微观机理,特别强调"过程量"与"状态量"的区别应用。徐老师通过对比分析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理想气体假设在工程近似计算中的适用边界。当屏幕上动态显示出等温过程与绝热过程的功率差异时,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将课堂互动推向深入。
物理教研室的老师们在课后研讨中指出,本堂课充分体现了“新工科”背景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方向。徐老师不仅精准把握了热力学定律的数学本质,更通过鲜活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起从理论模型到工程实践的完整认知链条。课后调查显示,92%的学生认为本次课程“显著提升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信心”。
徐春玲老师在课后研讨时表示:“热力学定律的深刻性在于其超越具体技术的普适性,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同时,更能领悟工程科学中守恒与转化的哲学智慧。”

